报告

  1. 华人的传统小吃不胜枚举,如油条、馒头、饺子、年糕……它们各有各的来历和传说,甚至包含历史典故。我们要收集中华小吃的资料,以图文或多媒体的方式作报告。
  • 饺子

Image result for 饺子图片

据说饺子是源自“医圣”张仲景。东汉时期,张仲景在长沙出任太守。他见到白河两岸的乡亲饥寒交迫,骨瘦如柴,不少人耳朵冻僵溃烂。他于心不忍,决定辞官行医。

冬天刚到,张仲景让弟子把羊肉、辣椒和驱寒药材一锅煮熟,捞出切碎。然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“娇耳”,再煮成“驱寒娇耳汤”。张仲景分派给每人一只娇耳和一碗汤,人们服用后血气上涌,双耳发热,寒气顿消,冻耳很快就治好了。

一千多年来,人们世代相传,每年冬至都包食娇耳以纪念张仲景。

 

  • 年糕

Related image

我们春节吃的年糕,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。

在远古时代,有一只怪兽,人们称之为“年”。这只怪兽住在深山里,饿了就捕食动物充饥。但是到了寒冬,兽类大多冬眠去了。“年”在饥寒交迫下,就下山上海老百姓,人们苦不堪言。后来一个名为“高氏”的部落,在年兽下山觅食前,就用粮食制成糕点,抽成条状放在门外。年兽下山后找不到人吃,只好吃人们摆在门前的糕点,吃饱后就回到山上去了。人们看到怪兽离开了,纷纷走出屋外庆祝,庆幸过了“年”关,平平安安又能为春节做准备了。

就这样年夏一年,避兽的方法就流传下来了,因为糕点是高氏所制,目的是喂“年”度关,于是就把“年”和“高”结合,称为“年糕”。

 

  • 小笼包

Related image

清代乾隆皇帝,曾遍游名山大川,尤其酷爱江南的佳山秀水、园林古迹和民风民俗。二十日晨,御驾从黄埠墩换乘小船到秦园。就品尝了当地的小笼包,之后小笼包名气很旺一直留传至今。清朝同治年间,南翔镇上面有家包子店,由于竞争日趋激烈。

店老板为了争抢生意,就一直琢磨怎么把皮变得薄一些,把馅弄得多一些,工艺日趋改进,小笼包就这样诞生了。正宗小笼包起源自嘉定县的南翔镇,所以现在很多小笼包也冠以「南翔」的名字。

 

想知道关于更多中华文化小吃的详情,可浏览以下网站:

 

2. 西洋乐团表演者应用各种西方乐器演奏。华乐团表演时,又应用了哪些中华乐器呢?我们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种乐器,接着可以讲乐器的特点、历史,也可以讲与乐器有关的故事、传说,然后以图文或多媒体的方式向大家介绍。

  • 中华乐器

Image result for 古筝

古筝,又称“秦筝”,是一种中国统弹弹弦乐器。经过几千年的发展,古筝从六根弦发展到现今的二十五根弦。古筝音域宽广,音色清亮,既适合独奏也可合奏。

相传,早在两千多年前,秦国就已经有筝了。那么筝又是怎么来的呢?这可有一段有趣的传说:当时,秦国有一种乐器叫“瑟”。有个叫宛无义的人,弹瑟的技艺非常高,他的两个女儿也非常喜欢弹瑟。有一天,姐妹俩都争着到父亲那里学习弹瑟,姐姐跑得快,先把瑟拿到了手里,妹妹赶忙跑过去,双手抱住了姐姐手中的瑟。两人互不相让。忽然,“咔嚓”一声,瑟被掰成了两半。

父亲闻声赶过来,只见姐姐手中的一半是十三弦,妹妹手中的另一半是十二弦。他又急又气,忙把两个女儿的瑟拿过来,他唉声叹气的左摸摸,右看看,用手指把弦一拔,让他吃惊的是,断成两半的瑟竟发出了更好听的声音。

宛无义欣喜万分,就把这“二女相争,引破为二”的瑟,叫做“筝”。从此以后,“筝”就在秦国流传开了。

 

  • 笛子

Related image

笛子,又称竹笛,是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。笛子按材料可分为竹笛、石笛和玉笛。用竹子制作的笛子声音效果最好,因此最常见的是竹笛。

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,发音动人。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,多用于独奏哦,也可参与合奏。笛子的表现力十分丰富,可演奏出连音断音、颤音和滑音等色彩性音符;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;无论演奏舒缓、平和的旋律,还是演奏急促、跳跃的旋律,其独到之处都可从中领略。此外,笛子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,把听众带入鸟语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。

 

  • 柳琴

Related image

柳琴外形及构造与琵琶相似,但比琵琶要小,通体长约65厘米,用柳木制作,四弦,形如柳叶,故又名“柳叶琴”,别名“柳月琴”、“土琵琶”、“金刚腿”等。柳琴演奏方法与琵琶类似,只是右手用拨子弹奏。

最早的柳琴,构造较简单,只有两条丝弦,7个用高粱杆做成的音品,音域很窄,仅有一个半八度,还不便转调。当时的琴体较大,演奏时有一竹筒套在食指上,用拇指捏紧,靠手腕甩动而拨弦发音,演奏形式别具一格。后来,因竹桃质脆易裂,便改为挖宝后的牛角圆筒代替。

 

想知道关于更多中华乐器的详情,可浏览以下网站:

 

3. 在阳历中,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,农历则是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依据。于是,阳历和农历有不少差别。我要和同学分工合作,从报章、课外读物、互联网等搜集与整理有关“农历”的资料,设计图表,在班上作报告。

Image result for 农历历法

农历,又称夏历,是中国的传统历法。农历属于阴阳历的一种。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,平年为12 个月,闰年为13 个月。

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,大月30天,小月29天。一年中哪个月大,哪个月小,年年不同。平年全年354天火355天,闰年全年383天或384天。每年分24个节气,以便于农事安排。

我们的许多传统节日是根据农历制定的,如农历新年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等。

想知道关于更多农历的详情,可浏览以下网站: